我国怎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2.0版,看专家怎么回答

先进智能技术离不开基础学科作为基石。今天,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首批基础学科尖子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首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04个基地入选,旨在打造基础学科尖子生孵化器和全国一流的人才培养高地。根据规划,2019年至2021年,教育部计划遴选建设约190个理科基地,60个文科基地,10个以上医学基地。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培养了上万名基础学科尖子生。入选学科和学院有哪些特色?目前,提出这样一份清单的背景和用意是什么?为此,我们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焰:我们的基础学科培养一流学生2.0课程的范围包括大理、大湾、大吉,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还有天文学、地理学、科学、大气、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等12门所谓的纯学科。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等基础医学和文科。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33所学校涵盖了各种大学,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财经大学、农业大学,其中金融和农业院校是第一次被选中,除了中央学院和大学之外,地方院校也是第一次被选中,目前特别建议加强基础学科的培训,这也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自然科学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我们认为基础学科是科学创新的基石,是战略安全的底牌,是国家富强的血液,这些基地将成为基础学科顶尖人才的孵化器,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梦想工厂"。



基地已经确定,如何培养人才?教育部提出的计划有三个体系:学院制度、指导制度和学分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焰说:"所谓的学院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学术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把中西方联系起来。好的人才不仅要传授,而且要浸出,就像老酒泡人参一样;第二,导师制,我们要从本科生开始,培养一批好学生;第三是学分制功能,即在这样的学生培养中,可以早、多、快、快,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三是学分制功能,希望在这样的学生培养中,我们能早、多、快成长,也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对于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吴书记也给出了一个职位,就是"不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焰:我们不希望他们能在三、五年内立竿见影,而是要经过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培养出能够坐在板凳上,愿意坐在板凳上的人才,能够真正积累几年来训练成功的人才,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看星星的计划,一个未来的计划,一个不急的计划,也是一个伟大的计划。


把你的脚放在地上,仰望星空


在基础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不仅要仰视明星,还要脚踏实地。如何选拔和培养这些人才,使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同时,在舞台光热的新时代?让我们来看看校园和企业。


江珊,央视记者:在这份名单中,南京大学从1.0到2.0年前,建设基础学科,有什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南京大学学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许俊:小班化、国际化、本科阶段个性化,希望它能有效地与高中衔接,发现并预先锁定有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才。


许俊说,对基础学科的优秀人才来说,评价体系不应只分部分,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和批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校园外,你还能继续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许多企业也为基础学科提供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平台。华为技术公司占全球180000名员工的45%,其年度研发(包括基础研究)的销售支出约为15%。华为在2018年的研发投资为150亿美元,未来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