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的双冠之路”:专访文清女士,2023年度双奖得主如何引领艺术疗愈技术革新

记者:李思源“我不是想把人类情绪数据化,而是想找到更好的方式理解情绪——让系统成为我们感受彼此的工具。”——在视频专访中,文清用这句话点明了她的艺术科技观。

作为2023年“艺术与设计行业创新杰出人物”与“艺术与设计行业创新技术成果奖”的双料得主,年仅24岁的文清,正迅速成为艺术疗愈与多媒体交叉研究领域的引领者。她以稳健的逻辑、温柔的语气和非凡的创造力,为这个时代提供了情绪表达的新方法。

“双奖加冕”:属于交叉思维者的时代

“其实直到获奖消息公布那天,我都没意识到自己拿了两个奖。”文清笑着说。2023年度,国际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IIDEI)将其两项核心荣誉——“艺术与设计行业创新杰出人物奖”与“艺术与设计行业创新技术成果奖”——同时授予她,这位年仅24岁的中国青年女性成为当年双奖得主。

其中,“创新技术成果奖”的授予依据正是她主导研发的基于反馈迭代的设计优化与协作平台V1.0。该平台为设计师和甲方提供高效的协作工具,能实时收集修改意见并自动生成优化建议,基于用户体验和美学算法,智能化调整原有设计方案,如版式、色彩与细节布局。该平台适用于广告设计、UI设计与多媒体创作等高频调整场景,有效解决了传统协作中的“沟通不畅、反复返工、效率低下”三大痛点。

IIDEI对此项目的评语中写道:“该平台以设计师与甲方协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出发点,建立起集情绪识别、交互反馈、动态设计调整于一体的综合优化工具,兼具原创性、行业适配性与开放性。”

从画布走向接口:一个设计者的“平台构建能力”

“这个系统是我整个思维方式的一次翻译。”谈到平台设计的起点,文清解释道:“过去我们通过海报、视频、装置去传达概念,但在商业和心理干预场景中,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平台化思维

她所研发的“反馈迭代设计平台”具备自动识别甲方修改意见、智能生成优化建议、实时共享更新版本等功能,特别适用于广告公司、UI/UX团队及教育场景下的远程协作任务。其最大亮点在于情绪语义与设计方案的联动机制,即系统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情绪识别,将反馈语义映射为具体设计建议。

“我们不是替代设计师,而是帮他们节省沟通的能量,把更多时间留给创意。”

另一座奖杯背后的她:感知、链接与共情

与技术奖项相比,“创新杰出人物”的评选更关注长期理念、影响力与行业推动力。

IIDEI在评语中提及,文清在近年来累计推出多个原创技术成果,涉及个性化心理画像分析、数字疗愈方案推荐、海报生成智能引擎、情绪识别与艺术互动平台等多个子方向,其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技术与情绪融合”的行业趋势。

“我的创作目标从来不是某一张图有多漂亮,而是有没有帮助一个人说出了他没法说出的话”她举例,有一位青少年自闭症患者在社区工作坊中使用其推荐的“绘画疗愈模版”,在几次绘制后终于说出:“我很累,但现在我想画点蓝色的东西。

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做对了。

下一步:Aethos计划正在路上

得奖后,文清并未停下脚步。她正在推动一个名为“Aethos”的开放协作计划,旨在构建一个全球化、模块化、可复用的视觉疗愈生态

“Aethos”将以API方式开放多个模块,包括情绪识别、风格生成、文化适配、用户反馈追踪等。“我们计划与东亚心理健康机构、欧洲创意社群、北美教育系统建立数据桥梁,确保平台不仅仅是技术产品,而是一种文化理解机制。”

据悉,该计划初期版本将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试点。

结语:奖项是起点,更是责任

采访最后,记者问她两个奖杯摆在哪里。她轻笑回答:“都还在快递盒里没拆。”她觉得,奖项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某种趋势已经被看见”。

“我不是在解决人的问题,而是在和人一起面对问题。技术是冷的,但共情可以热起来——哪怕只是一点。”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