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迎来表达转型新风口 —— “全国高校英语写作创新引导与表达能力提升展示大会”在长沙顺利举办

2024年10月20日,由湖南洋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高校英语写作创新引导与表达能力提升展示大会”在长沙市天心区洋梓国际交流中心圆满举行。此次大会聚焦当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课题,以“表达·生成·创构”为核心议题,围绕高校英语写作课程中的结构建构、风格识别、批判性表达等核心维度,全面展示了来自全国高校教师团队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学生生成写作成果方面的优秀实践。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常远佳担任主评审专家,并联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教授组成专家评审团,围绕参赛成果进行为期一整天的评估与反馈。常远佳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英语语言文学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研究,其主持设计的“语言风格识别系统”“批判性写作结构反馈工具”等成果已在国内多所高校试点使用。她在大会期间主持评审方案定稿,带领评审团严谨审阅各类教学展示,结合文本分析维度、写作任务创新性、生成机制合理性与语言训练实效等多个评分因子进行综合评议。

在评审过程中,常远佳副教授针对多项成果提出了精辟见解与建设性建议。例如在点评《图谱驱动下的叙事重构训练体系》项目时,她指出该教学路径不仅激发学生的叙事能动性,还建立了从文学分析到表达构型之间的生成链条,具有高度的推广价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教授表示:“当下英语写作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文本重现与模板化结构训练的窠臼,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语用动机、修辞逻辑与表达情境。我们不再满足于语法正确与句子工整,而要构建具有文化韧性与情感密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她强调,语言是思想的延伸,表达训练必须基于批判性结构与文学性审美的深度融合。

参会师生普遍反映,本次大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与一线教学成果对话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写作教学不再是“技法堆砌”,而是一种跨文化、跨媒介与跨文本的知识重构过程。常教授的评语中提到‘从观点触发到结构变奏的逻辑跃迁’,让我们意识到写作不只是形式训练,更是认知建模的过程。”

本次大会由湖南洋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程组织策划。作为近年来活跃于英语写作教育资源研发与高校合作推广领域的专业机构,湖南洋葱教育致力于推动高校写作课程体系的数字化、结构化与风格化。此次大会不仅深化了产学研在英语写作教学方向的交流,也树立了教学成果展示与结构性评估结合的新范式。主办方表示,后续将启动“高校写作课程协同平台”建设计划,汇聚写作教学资源、专家建议、生成性成果展示与智能反馈系统,为全国高校提供可持续推进的表达能力培养路径。

这一场以“生成表达”为核心的教学盛会,不仅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样态参考,也为中国外语教学从知识灌输走向“语言—思想—文化”复合表达训练提供了生动样本。未来,类似教学平台的不断建设与拓展,有望全面提升高校外语教育的质量与深度,推动写作教学回归语言本体、走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路径。/梁若曦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